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风险的防范
来源: | 作者:刘俭 | 发布时间: 2019-01-06 | 2889 次浏览 | 分享到:
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风险的防范
   上海浦东法律顾问电话:021-37005396
  1.合同签订主体没有订立合同的资格,没有实际履行能力。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合同欺诈行为就是订立合同的主体没有订立合同的资格,根本没有履行能力。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以法人及其他组织为一方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中间,主要表现形式为:a.订立合同的一方根本没有提供法人资格证明;b.合同一方虽提供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为副本或复印件,其实为伪造的证明;c.合同一方提供了正式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其实际虚报注册资本,无实有资金,并没有实际履行能力;d.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虽提供了正式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因未参加工商局年检已被吊销营业执照。


  2.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以被代理人名义签订买卖合同。


  在买卖合同的签订中,经常有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签订合同的情况,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代理人所签订合同的权利义务应由被代理人承受。但代理人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授权期限已届满后所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由行为人承担。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有可能会给合同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因为行为人没有代理权,受损害方只能向行为人追偿。


  3.标的物为法律禁止或限制流通物。


  在商事经营活动中当事人不了解合同标的在法律上有无限制、禁止买卖的规定,盲目签订合同却因标的物为法律禁止流通物或限制流通物,而导致合同的无效或者无法履行,如烟草经营、出国劳务或者融资租赁经营。


  4.经营合同的内容中出现漏洞导致权利得不到保护。


  经济合同中经常出现因为对业务不熟悉或者谈判经验不足而在合同内容中出现漏洞,常见漏洞有:a.质量约定不明确;b.履行地点不明确;c.付款期限不明确;d.违约责任不明确;e.付款方式不明确;f.履行方式不明确;g.计量方法不明确;h..检验标准不明确。以上漏洞多出现在合同主文内容缺少或者约定不明,使用字眼双方有争议等情况。虽然可以通过合同其他条款推定或者法律规定解决争议,但是毕竟争议的解决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物力。


  5.经营合同中的恶意履行。


  签订了一份内容齐备、详尽完善的合同并不代表没有任何风险,在实际履行中有可能出现恶意履行的情况,一般有:a.借口产品质量差而拒付货款;b.产品有质量问题而故意不告知;c.在发生多交货时不予通知;d.在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不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合同的管理包括合同履行的跟踪管理,及时有效解决履行中的分歧。

业务中心

Business Center